國畫大師許麟廬是齊白石老人得意的關門弟子。在跟隨老師學藝的過程中,生性聰慧的許麟廬漸漸得到了白石老人的真?zhèn)鳎脖阌辛?ldquo;東城齊白石”的美譽,這讓許麟廬非常得意并多少有些飄飄然。白石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于是對許麟廬說“學我者生,似我者亡”,“你老跟我一樣不行,你要學我的心,不能學我的手”。一語點醒夢中人,從此許麟廬走出了一條真正屬于自己的繪畫創(chuàng)作之路。
齊白石老人的一席話,對于當今企業(yè)管理來說堪稱金句,受用十足。
在中國三輪車行業(yè),生搬硬套從而走進死胡同的企業(yè)不在少數。企業(yè)學習行業(yè)標桿的目的,是為了使企業(yè)這駕“戰(zhàn)車”行駛得更快更穩(wěn),因此在學習標桿的過程中更需要看清“儀表盤”,了解企業(yè)自身的各種“指標”狀態(tài),從而避免在學習標桿的過程中“跑偏”。
任何行業(yè)都有出類拔萃的企業(yè),無論處于哪一個發(fā)展階段,肯定都有相對應的存在價值。但如果找準了學習的標桿,也不是什么都要向標桿看齊,要辯證地吸收標桿的經驗為我所用,這才是聰明的做法。
另外,學習標桿要清楚標桿企業(yè)再某些方面做得成功的原因,在標桿成長道路上都發(fā)生了什么,經歷了哪些……現實中有些企業(yè)管理者,在學先進方面豪氣滿懷甚至信心爆棚——要學就學最好的、最新的、最先進的。正是這種思想作祟,導致其學習標桿陷入了誤區(qū)甚至掉進了陷阱。
可能很多人會認為,既然有標桿的成熟經驗可學習借鑒,那自然是“不用重復造輪子”,所以肯定是拿來現成的為己所用。這種想法固然沒錯,但“不重復造輪子”不代表可以不理解始末原由,直接上來就摘個果子,還認為自己學到了“精華”,這種想法難免太幼稚。
企業(yè)的戰(zhàn)略好比是經營管理的導航儀,為企業(yè)指明方向和目標。因此企業(yè)即使找準了標桿,也用對了學習標桿的方法,但仍有一點需要注意,就是別忘了經常看一看自己的導航儀,看清前方的路是不是自己想去的地方,一旦搞錯方向,結果必然南轅北轍,悔之晚矣。
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,更不會有兩家完全相同的企業(yè),更沒有必要成為心中仰望的那家標桿企業(yè),否則你就是多余的。但學習標桿好的經驗和做法還是必要的,因為很多管理經驗、做法是經過他們付出巨額代價總結出來的,如果不擅于借鑒卻靠自己從零摸索實踐,那就算暴殄天物了。